五千末期腎衰竭病人要依賴洗腎為生,一項調查發現,他們難以維持原有的工作,亦影響社交,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認為改善洗腎安排有助病人就業及參加社交活動,既改善病人的生活質素,長遠亦有機會減低相關的公共開支。
由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委託香港健康網絡進行的一項「香港洗腎病人的就業與社交狀況」問卷調查,成功完成236份由洗腎病人作答的問卷,當中七成受訪者表示需要經濟支援,四成受訪者認為僱主不會僱用他們並懷疑他們的工作能力,而社交方面則有六成受訪者坦言減少社交,能夠維持原有工作只有一成,而現使用自動性腹膜透析APD及家居自助血液透析(HHD)的患者能維持原有工作有25.9%,高逹14%,估計洗腎安排對就業是有直接影響。
由於洗腎病人的體力、經濟以至個人形象影響了他們的社交活躍度,主辦機構為鼓勵腎病患者參與及發展個人興趣,積極建立正常社交及復康活動,達至社會共融並有機會貢獻社會。較早前舉行的「夢想可成真 再展新生活行動」,當中有十二位腎友完成學習包括繪畫、烘焙、插花、化妝及攝影,這些興趣亦可轉化為謀生技能,他們更於嘉許禮展示學習成果及分享其夢想。
活動主禮嘉賓為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陳章明教授, SBS, JP認為腎病患者應得到公平就業的機會,呼籲僱主不應歧視洗腎病人的工作能力。而香港復康會總監 (復康) 梁玉珍女士呼籲政府投放更多家居洗腎設施,讓病人可以日間如常就業,病人能夠自力更生,對身心也有好處。
主辦機構認為調查反映社會對腎衰竭病人存在不了解,從而令患者在生活上產生負面感受,甚至面對歧視對待。因此,他們期望不同單位包括勞工處、平機會、相關社會服務機構及病人組織能在不同社會層面加強教育工作。
參加活動的家居洗肚學生和家居洗血的做全職的病人均認為家居洗腎有助他們就業就學,兩位腎科醫生不約而同指家居洗腎對病人帶來的好處是值得推廣,希望有更多洗腎病人得到相關服務。





